高中数学动态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分层次。
每一个行政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有上、中、下之分,在高一上半期考后,以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以年段为整体分成A、B层次,到高二年级,再分成A、B、C层次,施行相对小班教学。分层次组织教学班时,首先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适当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实行动态分层(一般一个学期调整一次)。对A、B、C层次的学生分别采用“超前发展、正常发展和逐步发展”的原则,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对于一些数学能力拔尖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编数学教学班的原则是:(1)尊重学生选择的层次意向;(2)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评价;(3)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2.教学目标分层次
学生按照A、B、C层次组成教学班后,教师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结业总目标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提出明确要求和严格规定,主要原则:
(1)力所能及原则;
(2)可发展性原则
A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B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的要求。理解、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逐步学会学习。
C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部颁必修课的要求和会考的要求,慢进度、多反复、常反馈,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3.教学方法分层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都有相应的提高。
A层次的教法特点:以创造性学习为主,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点拨、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运用探索、归纳的方法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B层次的教法特点: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点拨、指导,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采用多讲解、多交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学会”逐步向“会学”过渡。
C层次的教法特点: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低起点、慢进度、常反馈、多成功,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4.作业布置分层次
A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超前自学,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B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课本的习题后,布置一些课后的阅读材料,适度灌输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一定的数学理论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次的学生以能够独立完成课本的习题为前提,逐步掌握、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评价分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相应的评价手段也应当不同。半期考、期考的试卷分成A、B卷,体现各层次共同的基础知识能力试题占60%,40%试题为题型相同、题目数相同、内容相同,但能力水平要求不同,评价的分数值也不同,A层次题目的分数值高,B层次题目的分数值低,全部选A层次的试卷总分100分,全部选B层次的试卷总分80分,不管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考试中在A、B层次题目中可以任意选择,保底不封顶。把学习评价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分层次、选修、活动课的数学教学改革,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学生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按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划分层次,编排教学班级,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明确学习目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后,进一步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生成新的动力,自我管理、自主选择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重”的意识。
2.动态的分层次教学,使A层次的学生面临危机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B、C层次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在教学班中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回到行政班后,增进了学生不同层次之间的对教法、学法的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4.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消失,但是各个层次的差距缩短了,高二上期中考A层次的数学成绩82分;B层次数学成绩74分,及格率达到了90%;C层次的数学成绩64分,比C层次教学班组成时提高了许多,70分以上27人,大约占C层次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5.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层次基础上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A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得到拓宽,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更加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C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幅提高,B层次的学生逐步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学会”逐步向“会学”转化;C层次的学生通过低起点、慢进度、常反馈、多成功的教学,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每一次的层次调整都有部分学生升入上一层次。
五、困难与对策
1.动态分层次的数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工作量加大了。教师如何通过集备组的团结协作,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分层次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如何定位;如何把握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次的教学特点等问题的研究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分层次组织教学班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判断存在误差,自主选择存在盲目性,出现“假A”、“假B”。在分层次组织教学班时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使他们的水平能够真正得到发挥。
3.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流动性比较大,带来了管理的困难。学校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加强考勤;作为数学教学班的课任教师,应当提高责任意识,起到班主任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真正做到“教管合一”。